百科详情

碳汇渔业

发布时间:2024-07-01 19:35

1定义

凡不需投饵的渔业生产活动,都能形成生物碳汇,相应地亦可称之为碳汇渔业,如人工鱼礁、增殖放流以及捕捞渔业等。

2作用

碳汇渔业作用:

提高水体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能力:

由于通过水生生物(浮游生物、藻类)能吸收水体中的CO₂,通过捕获水产品,从而把这些碳移出水体。所以,这个碳汇的过程和机制可以提高水体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能力,从而为二氧化碳减排做出贡献。

海水养殖与碳汇渔业:

海水藻类、贝类等养殖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大量滤食浮游植物,从水域中吸收碳元素的过程和生产活动,以及以浮游生物和贝类、藻类为食的鱼类、头足类、甲壳类和棘皮动物等生物资源种类通过食物网机制和生长活动所使用的碳都是碳汇渔业的具体表现形式。

因此,在低碳经济时代,作为渔业大国的我们,应积极发展以海水养殖业为主体的碳汇渔业,抢占蓝色低碳经济的技术高地。

水库生态渔业:

水库生态渔业也是一种碳汇渔业。

水库生态渔业的碳汇过程:地表径流带入的大量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为氮、磷等无机物—>被藻类和水生植物吸收利用—>鱼类通过摄食各种动植物将氮、磷等营养盐类富集到体内—>捕鱼带走。

所以,在水库把鲢鳙等鱼类捕捞出库就是水体氮、磷输出的最有效方式。任何一个有从事渔业生产的水库,其生产活动的结果对碳汇,对水库水质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水库鱼产量越高,其碳汇作用,对水体的净化作用也就越强。

所以,发展碳汇渔业是一项一举多赢的事业,它不仅为百姓提供更多的优质蛋白,同时,对减排CO₂和缓解水域富营养化有重要贡献,如浅海贝藻养殖、水库以投放鲢鳙鱼为主的生态渔业。

3相关数据

几个数据:

人类活动每年排放的CO₂以碳计为55亿吨,其中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CO₂总量的20%~35%,大约为20亿吨,而陆地仅吸收7亿吨。

海洋植物的碳捕获能量极为强大和高效,虽然其总量只有陆生植物的0.05%,但它们的碳储量(循环量)却与陆生植物相当。

海洋生物生长的地区还不到全球海底面积的0.5%,却有超过一半或高达70%的碳被海洋植物捕集转化为海洋沉积物,形成植物的蓝色碳捕集和移出通道。

鲢鳙鱼鱼体中一般含氮(质量分数)2.5%~3.5%、磷(质量分数)0.3% ~ 0.9%,即每捕出鱼l kg,可减少水体中氮25~35 g和磷3~9 g。

据研究,水库每生产鲢鱼1 kg,即可消耗水体中鲜藻100~150 kg。

4相关动态

碳汇渔业与渔业低碳技术论坛在京召开

2011年11月19日-20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和中国水产科学院共同承办的第109场工程科技论坛—碳汇渔业与渔业低碳技术在北京成功召开。40余位专家围绕“水生生态系统碳循环特征与生物固碳机制”、“渔业生物碳汇过程与评价技术”、“海水高效低碳养殖技术”、“淡水高效低碳养殖技术”、“海洋牧场与生态礁构建技术”、“绿色安全饲料与加工低碳技术”、“渔业装备与节能减排技术”等7个专题作了学术报告。

我国首个碳汇渔业实验室在青成立

我国首个碳汇渔业实验室己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挂牌成立,实验室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研究员担任。

我省首次碳汇渔业养殖规划研讨会在连江召开

二月十二日,在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六层会议室召开了由福州百洋海味食品有限公司举办的百洋  碳汇渔业养殖规划研讨会。会议邀请我国著名海水养殖专家陈家鑫教授、王淑平研究员作了海水高效低碳养殖的主题发言,宁德金鼎水产研究所所长颜阔秋工程师也专门介绍了鲍鱼公寓、金属抗风浪抗流大网箱等海水养殖设施的新产品研发及应用情况。省、福州市、连江县的海洋与渔业管理部门、协会有关负责人、专家、科研、技术推广机构负责人陈继梅、聂宗庆、吴奋武、刘常标、陈苏丽、李振泰、陈国生、黄种持、李金秋、黄健、黄盛章、李松泉等等三十多人到会。最后由省水产加工流通协会会长陈继梅作会议总结性发言,他对我省水产业的发展前景充实信心,对福州百洋海味食品有限公司未来寄予厚望,对我省发展碳汇渔业,促进我省海水养殖业的更好发展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与意见。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