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安康羊

发布时间:2024-07-13 19:10

1安康羊的来历

例如,小麦从高秆变成矮秆,普通羊群中出现了短腿的安康羊等,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另外,导致 基因的突变除环境因素外,还有与一部分人为因素有关。

美国有一位牧民,他在自己的羊群中发现一只腿短背长的羊。这只羊长得很像猎犬,连最低的羊栏也跨不过去。后来,他用这只羊培育成了一种腿短背长的羊——安康羊。他利用偶尔发现的现象,培育出了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这其中包含了什么道理呢?

2历史回顾

1791年,在美国新英格兰的一户农民赛斯·怀特(Seth Wright)家的羊群里,发现了一只背长腿短且略弯曲的雄绵羊。由于腿短,它跳不过羊圈篱笆,故而易于圈养。经过怀特的精心选育,一个新的绵羊品种--安康羊(Ancon sheep)产生了。达尔文对此很感兴趣,曾将该例收录在他的著作《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但安康羊在1870年左右绝种了。这种 短腿羊,最初是在其亲代的 生殖细胞中的 基因产生了变化而导致的。 基因的变化称为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大约在1920年左右,挪威一户农民的羊群里,又突然出现了一只 短腿羊,这是因为又新产生了一次 基因突变。由此又重新育成了一个短腿绵羊的新品种。

3突变

突变(mutation)这个概念和术语最初是由荷兰植物学家、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者之一德弗里斯(H·Devries)在1901年提出来的,当时他把在月见草中观察到的偶然出现的、巨大的、可 遗传的变化称为突变。后来知道,德弗里斯在月见草中观察到的"突变"是染色体畸变而非 基因突变。但由于突变概念的提出,使人们将 遗传物质的 变异引起的可 遗传性变异与 生物体对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不 可遗传的变异(后天获得性)严格区分开来。当然,最早区分可遗传的变异与 不遗传变异的,应该追溯到魏斯曼。魏斯曼1885年提出"种质学说"时,就曾明确区分可遗传的种质 变异与不遗传的体质变异。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