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孔雀菊

发布时间:2024-07-13 12:10

1形态特征

金鸡菊金鸡菊(7)一年生草本,无毛,高30-100厘米。

茎直立,上部有分枝。

叶对生,下部及中部叶有长柄,二次羽状全裂,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上部叶无柄或下延成翅状柄,线形。

头状花序多数,有细长花序梗,径2-4厘米,排列成伞房或疏圆锥花序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外层较短,长约3毫米,内层卵状长圆形,长5-6毫米,顶端尖。

舌状花黄色,舌片倒卵形,长8-15毫米,管状花红褐色、狭钟形。

瘦果长圆形或纺锤形,长2.5-3毫米,两面光滑或有瘤状突起,顶端有2细芒。

花期5-9月,果期8-10月[1]

2分布范围

原产北美的观赏植物。我国各地常见栽培[1]

3生长环境

金鸡菊类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喜光,但耐半阴,适应性强,对二氧化硫有较强的抗性[2]

4繁殖方法

金鸡菊栽培容易,常能自行繁衍。生产中多采用播种或分株繁殖,夏季也可进行扦插繁殖。

播种繁殖。早春在室内盆播。通常选用直径30cm、深度为5cm的播种盆或木箱,用碎瓦片盖住排水孔,然后依次加入粗砂砾1/3,粗粒培养土1/3,播种用土l/3。然后,用木条将土面压实摊平,且使土距盆沿1cm。用“盆浸法”将盆土浸透后,将盆提出,等到水分全部渗入后再进行播种。

播种时,将种子袋打开,直接将种子均匀地撒入盆内;或将种子拌入细沙,再均匀地撒入盆内。播后覆一层薄的细土,然后将盘面盖以玻璃,再在玻璃上盖上报纸,以减少水分的蒸发。种子出芽前,要保持土壤湿润,不可使苗床忽干忽湿,或过干过湿。早晚宜将玻璃掀开数分钟,通风透气,白天盖好。种于发芽出土后,需将覆盖物及时除去,逐步见光,待长出1~2片真叶时,即行移植。

金鸡菊的管理比较简单。当幼苗长出真叶后,施1次氮肥;当长至2~3片真叶时就可以移植。移植一次后即可栽入花坛之中。栽后要及时浇透水,使根系与土壤密接。生长期追施2~3次液肥,追入氮肥的同时配合使用磷、钾肥。

平常土壤见干见湿,不能出现水涝。雨后应及时进行排水防涝。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易发生蚜虫等病虫害,应及时喷药防治。欲使金鸡菊开花多,可花后摘去残花,7-8月追一次肥,国庆节可花繁叶茂。

5品种分类

1、金鸡菊Coreopsis·basalis,株高30~gOcm,全株疏生长毛,叶全缘浅裂,茎生叶长圆匙形或披针形,茎生叶3一5裂,头状花序径6一7cm,具长梗,花金黄色。
2、大花金鸡菊C·grandiflora,全株稍被毛,有分枝,基生叶披针形,全缘,上部叶3一5深裂。头 状花序4一63cm,内外列总苞近等长。舌状花8枚,黄色长1~2?5cm,端3裂,管状花也为黄色。
3、大金鸡菊C·lanceolata,无毛或疏生长毛,叶多簇生基部或少数对生,茎上叶很少,头状花 径约5一6cm,外列总苞常较内列短,舌状花8枚黄色,端2~3裂。管状花黄色。轮叶金鸡菊Coverticillata@无毛,少分枝,叶轮生无柄掌状3深裂,各裂片又细裂, 管状花黄 色至黄绿色。

4、轮叶金鸡菊Coverticillata,无毛,少分枝,叶轮生无柄掌状3深裂,各裂片又细裂,管状花黄色至黄绿色[2]

6栽培技术

7播种育苗

350粒/克,发芽阶段需要光照,种子只需轻微覆盖,发芽最适温度20-24℃,最佳条件下需要的发芽天数7-21天[2]

8病虫害防治

1、主要病害:疫病和褐斑病。

防治方法:一是摘除病叶,拔出重病株,带出田外销毁;二是药剂防治,用可杀得喷施,每5~7d用药1次。连喷3次。

2、主要害虫:地老虎。

防治方法:用75%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将喷雾器的喷头摘下,于傍晚将药剂喷在茎基部防治地老虎。用快杀手、敌敌畏、三氯杀螨醇等药剂防治其他害虫,效果较好。

9主要价值

10观赏应用

枝叶密集,尤其是冬季幼叶萌生,鲜绿成片。春夏之间,花大色艳,常开不 绝。还能自行繁衍,是极好的疏林地被。可观叶,也可观花。在屋顶绿化中作覆盖材料效果极好,还可作花境材料。

11药用价值

金鸡菊药用价值不大,但也不可忽视,其味甘、辛、苦,性微寒,入肝、肺经,有助疏散风热之功效,多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咽红及肝阳上亢之眩晕,无论寒热均可应用。也可用于肝火、风热所致的目赤肿痛、肝肾不足或近视、夜盲等。金鸡菊还有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疮疖肿毒,常用量为10~15克,水煎服。但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宜慎用。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