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天香炉

发布时间:2024-07-12 18:40

1基本介绍

2来源

为野牡丹科植物金锦香的带根全草或根。

3分布地区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药材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等地。

4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1100m以下的荒山草坡、路旁、田地边或疏林向阳处。

5性味归经

辛,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淡辛,性温。”

②《岭南采药录》:“味微辛,性平。” 

③《南宁市药物志》:“甘微涩,平。”

④《泉州本草》:“味辛酸而涩,性温,无毒。”

入肺、大肠、肝经。

①《广西中药志》:“入肺、脾、大肠三经。”

②《泉州本草》:“入心、肝、肺、胃诸经。”

6别名

大香炉(《生草药性备要》)、天吊香(《岭南采药录》)、仰天盅(《陆川本草》)、细金香炉、小金钟(《南宁市药物志》)、蜂窝草(《四川中药志》)、山牡丹、金石榴、七星坠地(《泉州本草》)、化痰草、金杯草、紫金钟、柳叶花、向天石榴、九盏灯(《湖南药物志》)、葫芦草、细架金石榴(《闽东本草》)

7药材的采收

夏、秋采收。

8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捣汁,浸酒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煎汤洗或漱口。

9植物形态

天香炉天香炉直立草本或亚灌木,高20-60cm。茎四棱形,具紧贴的糙伏毛。叶对生;叶柄短或几无,被糙伏毛;叶片坚纸质,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5cm,宽3-15mm,先端争尖,基部钝圆或几圆形,全缘,两面被糙伏毛,基出脉3-5条。头状花序顶生,有花2-8朵,叶状总苞2-6个,无花梗;萼管长约6mm,通常带红色,无毛或具1-5枚刺毛突起,裂片,三角形状披针形,与萼管等长,具缘毛,各裂片间外缘具缘毛,各裂片间外级具一刺毛突起;花瓣4,淡紫红色或粉红色,倒卵形,长约1cm,具缘毛;雄蕊8,常偏向一侧,花丝与花药等长,花药顶部具长喙,喙长为花药的1/2,药隔基部微膨大呈盘状;子房半下位,4室,近球形,先端有刚毛16条。蒴果紫红色,卵状球形,4纵裂,宿存萼坛状,长约6mm,直径约4mm,外面无毛或具1-5个刺毛突起。花期7-9月,果期9-11月。

10药用价值

11化学成分

全草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 预试全株含黄酮甙、酚类和氨基酸。

12化学鉴定

取本品粉末约2g,加甲醇10ml,回流半小时,滤过,滤液分作2份:(1)一份中加入少许镁和盐酸数滴,呈粉红色(检查黄酮)(2)另一份中加茚三酮试剂数滴,加热呈紫红色。(检查氨基酸)

13药理作用

金锦香煎剂用试管稀释法,1:8-1:4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14相关选方

①治赤白痢,泄泻:金石榴全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吐血:鲜金锦香一两,当归二钱。水煎服。(《泉州本草》)

③治便血、下痢:金锦香、木槿花。 炖服。一方以金锦香一两,冰糖五钱,开水适量冲炖服。(《闽东本草》)

④治脱肛:金锦香二至五钱,水煎服。(《闽东本草》)

⑤治月经不调:金锦香干根一至二两,益母草三钱,水煎调酒、糖服。(《福建中草药》) 

⑥治跌打损伤:鲜金锦香一两,捣绞汁泡温酒服。(《泉州本草》) 

⑦治久伤胸闷痛:金锦香全草五钱至一两,酒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

⑧治风寒咳嗽:金锦香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⑨治小儿疳积:天香炉、山地粘等分。为末,每服五分,蒸瘦猪肉服。(《广西中药志》)

⑩治风火牙痛:蜂窝草炖猪肉服。(《四川中药志》)

15验方

1、(大肠湿热方)天香炉5钱、锦地罗5钱、木棉花5钱、鸡蛋花3钱、清水两碗半,煎成一碗,温服。

(方解)天香炉、锦地罗化秽利湿;木棉花、鸡蛋花清热去湿解毒。合成治疗大肠湿热而致下利之剂。

(方歌)大肠湿热勿歇疴,天香炉与锦地罗,鸡蛋木棉两花合,湿清热解效良多。[1]

16生药材鉴定

17性状鉴别

天香炉长约60cm。根圆柱形,灰褐色,木质较硬面脆。茎方柱形,老茎略呈圆柱形,粗2-4mm,黄绿色或紫褐色,被紧密的黄色粗伏毛,质脆易断,髓白色或中空。叶对生,有短柄,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5cm,宽2-6mm,先端尖,基部钝圆,上表面黄绿以,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被金黄色毛;基出脉3-5条,侧脉不明显。头状花序球状;萼黄棕色,花冠暗紫红色,皱缩,易脱攻。蒴果钟状,具杯状宿萼,浅棕色或棕黄色,先端平截。气微,味涩,微甘。以叶多、带果者为佳。

18显微鉴别

天香炉天香炉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椭圆形,角偶处表皮细胞类圆形;表皮毛有2种是腺毛,腺头椭圆形,同8-10个细胞组成,腺柄为6-10个细胞排列成2列性;另1种为多列性细胞组成的非腺毛,胞壁略增厚,强木化。下皮细胞长形,多数细胞内含草酸钙簇晶,几成簇晶层;皮层薄壁细胞椭圆形,切向壁及角部稍加厚;4个角偶处各

有一外韧型维修管束;内皮层细胞长方形,1列,韧皮部狭窄。形成层常不明显。木质部排列成环,导管类圆形,直径9.6-18-30μm,常单个散在;木射线常为单列细胞,偶见2列细胞宽。贿部宽广,薄壁细胞圆形,贿心部分有贿内韧皮部束;老茎髓部薄壁细胞落破裂成空洞。

19叶表面观

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具气孔,上下表皮角质层均有纹理。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通常3个;偶见直轴式,腺毛2种,1种腺毛呈椭圆形囊状,长约65m,径约38μm,由单细胞腺头和单细胞腺柄成2列性,腺毛内均含棕横色物质。非腺毛为多列性细胞毛,长80-240-1360μm胞壁较厚,强木化。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33-60μm。

20栽培

21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的环境,稍耐旱。生长适宜的温度25-30℃,一般土壤均能种植。以排水良好,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培为好。

22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秋季果实陆续成熟即可分批采收。晒干脱粒干藏备用。于翌年春季3月播种,直播,按行距25cm,开深约1cm的浅沟,将种子与草木灰拌匀,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后稍加镇压,浇水保湿。

23田间管理

苗高3-4cm时,按株距5cm定苗,并结合进行中耕除草。苗高6-8mc时,按株距5cm定苗,并结合进行中耕除草。苗高6-8cm时,追施稀薄腐熟的人粪尿。以后隔月中耕除草和追肥各1次,冬季应追施1次草木灰或堆肥。追肥后进行培土。[2]

24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治痢去痰;牙痛煲水含;通经捶汁开酒服。

2.《岭南采药录》:止痛,去蛇毒,理疮疡。

3.《陆川本草》:去腐止血。治口腔炎,小儿头上热气疮,咳血。

4.《南宁市药物志》:去瘀生新,止痛收敛。治内外出血,疳积,牙疳,牙痛,咳嗽。

5.《广西中药志》:治红白痢疾,热泻。

6.《四川中药志》:祛风湿,止咳嗽。治风湿骨痛,小儿百日咳,蜂窝疮。

7.《泉州本草》:主跌打损伤,妇人经闭,产后瘀血作痛,亦治胸胃气痛,白浊。

8.《岭南草药志》:化湿消滞,解热镇痛。

9.《闽东本草》:治脱肛便血。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