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发布时间:2024-07-12 18:05

1背景
天然鹅卵石,取自于河床,颜色主要有灰色、青色、暗红三大色系,经过清洗、筛选、分捡等工序,被广泛应用于 公共建筑、别墅、庭院建筑、铺设路面、公园假山、盆景填充材料、园林艺术和其它高级上层建筑。它既宏扬东方古老 的文化,又体现西方古典、优雅,返朴归真的艺术风格。
2种类
鹅卵石产品有:天然颜色的机制鹅卵石、河卵石、雨花石、干粘石、喷刷石、造景石、木化石、文化石、天然色理石米等建筑装饰材料及室内装饰用的高级染色沙,无毒、无味、不脱色。品质坚硬,色泽鲜明古朴,具有抗压、耐磨耐腐蚀的天然石特性,是一种理想的绿色建筑材料。
3形成
既可以是河水冲刷,也有之间相互摩擦的原因。山区的鹅卵石可能是历史上的洪水、泥石流造成的,但具体原因要看所处位置的地质构造、地理环境 ,也需要参考周围其他山的情况。至于不长树的山可能是土壤原因或周围树种与生物的联系所导致的。
鹅卵石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岩石风化、崩塌阶段;第二阶段是岩石在河流中被河水搬运和磨圆阶段。
以下有四个版本:
版本一:大约在1亿年以前的中生代,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岩浆冒出地表,快速得到冷却的岩浆便形成花岗岩。此后距今几千年前,由于岩浆入侵引起花岗石错动挤压,从而产生了大量体积较小的石块,那些在水边的石块,经过长时期水的缓慢冲刷和自身的相互滚动,最终形成今天的鹅卵石。
版本二:由于地壳运动等自然力的震动风化,再经过山洪冲击,流水搬运和砂石间反复翻滚摩擦,终于形成可爱的圆浑状小卵石。
版本三:原来是又粗又大的山石,但经过千百万年雨水的冲刷和彼此之间的相互碰撞,便成了一块块剔透美丽的鹅卵石。
版本四:破碎的岩块经过河水长距离搬运使棱角消失,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石子,再经胶结称为砾石(或称卵石)。
4用途
鹅卵石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建筑、别墅、庭院建筑、铺设路面(公园里边铺建的鹅卵石路长走具有延年益寿之功效)、公园假山、盆景填充材料、园林艺术和其它高级上层建筑。它既宏扬东方古老的文化,又体现西方古典、优雅,返朴归真的艺术风格。
鹅卵石还为净水、污水处理、电力、园林等项工程提供了优质材料。还为陶瓷、精密铸造、造纸、喷磨、化工、单晶硅、国防等提供原辅材料。
南京雨花石的物理参数
材质:95% 以上的二氧化硅( SiO2 ).
性能参数:表面光洁度98%、抗压强度在 600 Kg/M2 以上。
变压器鹅卵石标准
建设部部颁标准有规定的,大型油浸式变压器下部应设有储油池,面积要稍大于变压器所占平面,深度1M左右,铺设直径8-10CM左右的鹅卵石,主要目的就是吸收变压器漏油。
相关标准: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1993中7.3.4规定为50-80mm。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0-92)第5.4.5条 贮油池内宜铺设厚度不小于250mm的鹅卵石层,其鹅卵石直径宜为50-80mm。
5颜色
鹅卵石,主要构成成分是二氧化硅,其次是少量的氧化铁和微量的锰、铜、铝、镁等元素及化合物。由于各种元素具有不同的色素,如朱红色为铁,蓝色为铜,紫者为锰,黄色半透明为二氧化硅胶体石髓,翡翠色含绿色矿物等等;随着这些色素离子溶入二氧化硅热液中的种类和含量不同,而呈现出浓淡、深浅变化万千的色彩,使鹅卵石呈现出黑、白、黄、红、墨绿、青灰等各式五彩缤纷的色系。
6分布
国内主要的雨花石产地位于南京,江苏一带,长江中下游地区资源较为丰富,多表现为沉积状。
此外其余地区卵石资源也较为丰富,北方包括山东、辽宁等,南方包括贵州、重庆、广西等地,卵石资源都各具特点,且种类丰富。
其中贵州、广西的卵石资源由于历史原因,故而资源保留较为完善,种类也较为丰富。
西南地区的大型卵石较多,这类卵石体积大,形状奇,尤其适合用作地标性建筑的风水石或文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