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冬瓜籽

发布时间:2024-07-06 22:05

1冬瓜子的功效介绍

冬瓜子 (《唐本草》)

2异名

白瓜子(《本经》),瓜子、瓜瓣(《金匮要略》),冬瓜仁(《别录》),瓜犀(《荆楚岁时记》)。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种子。

   植物形态详冬瓜条。

   

【采集】食用冬瓜时,收集种子,洗净,选成熟者,晒干。

   

【药材】干燥种子呈扁平的长卵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厘米左右,宽约6毫米。

   外皮黄白色,有时有裂纹,一端纯圆,另一端尖,尖端有2个小突起,其一较小者为种脐;另一突起较大,上有一明显的珠孔。

   边缘光滑(单边冬瓜子)或两面边缘均有一环形的边(双边冬瓜子)。

   剥去种皮后,可见乳白色的种仁,有油性。

   气微,味微甜。

   以白色、粒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以四川、浙江、江苏、河南、河北、安徽等地,产量较大。

   

【化学成分】种子含皂甙0.68%、脂肪、尿素、瓜氨酸等。

    同属植物Benincasa ccrifera种子的脂肪油中含亚油酸62.3%,油酸21.9%,饱和脂肪酸15.6%,种子中并分离出少量腺嘌呤,胡芦巴碱等。

   

【炮制】拣净杂质,用时捣碎。

   或用文火微炒至黄白色。

   置干燥处,防虫蛀及鼠咬。

   

【性味】甘,凉。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寒,无毒。

    ③《陆川本草》:甘,凉。

   

【归经】《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功用主治-冬瓜子的功效】润肺,化痰,消痈,利水。

   治痰热咳嗽,肺痈,肠痈,淋病,水肿,脚气,痔疮,鼻面酒皶。

    ①《本经》:益气。

    ②《别录》:主烦满不乐。

    ③崔禹锡《食经》:利水道,去淡水。

    ④《日华子本草》:去皮肤风剥黑皯,润肌肤。

    ⑤《纲目》:治肠痈。

    ⑥《本草经疏》:能开胃醒睥。

    ⑦《本草述》:主治心经蕴热,小水淋痛,并鼻面酒渣如麻豆,疼痛,黄水出。

    ⑧《本草从新》:补肝明目。

    ⑨《本草述钩元》: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凡肠胃内壅,最为要药。

    ⑩陈念祖:能润肺化痰,兼益胃气。

    ⑾《山东中药》:治肾脏炎,尿道炎,小便不利,脚气,水肿。

    ⑿《中国药植图鉴》:罨痔疾肿痛,或洗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4钱;或研末。

   外用:煎水洗或研膏涂敷。

   

【宜忌】《别录》:久服寒中。

   

【选方】①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苇茎(切,二升,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滓),薏苡仁半升,桃仁三十枚,瓜瓣(目前多用冬瓜仁)半升。

   上四味细切,内苇汁中煮取二升,服一升,当吐如脓。

   (《金匮要略》千金苇茎汤) ②治肠痈脓未成,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大黄四两,牡丹皮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斤,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

   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③治男子白浊,女子白带:陈冬瓜仁炒为末。

   每空心米饮服五钱。

   (《救急易方》) ④治消渴不止,小便多:干冬瓜子、麦门冬、黄连各二两。

   水煎饮之。

   《摘元方》 ⑤治男子五劳七伤,明目:白瓜子七升,绢袋盛,搅沸汤中三遍,暴干;以酢五升浸一宿,暴干;治下筛。

   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之。

   (《千金方》)

                                                

 

 

●营养分析

 

 

1.冬瓜籽的药用价值很高,有清肺去痰之功,无副作用,但瓜籽必须是子仁饱满。冬瓜子所含有的植物油中的亚油酸等物质,是润泽皮肤的美容剂。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使容颜红润光泽,皮肤细嫩柔润,头发乌黑光亮。所以,冬瓜子具有相当高的美容价值。

  

2.现代营养研究发现,冬瓜子中含有皂甙、脂肪、瓜氨酸、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等成分,这些成分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中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积极意义。另外,冬瓜子所含有的植物油中的亚油酸等物质,是润泽皮肤的美容剂。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使容颜红润光泽,皮肤细嫩柔润,头发乌黑光亮。所以,冬瓜子具有相当高的美容价值。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