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发布时间:2024-07-04 21:40

1词语说明
保护伞
读音:bǎohùsǎn
基本解释
[umbrella] 比喻赖以不受伤害的资本
详细解释
2犯罪行为
指官员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行为
3认定
严格地说,“保护伞”不是刑法规定的罪名,只是一个政治性的概念。从广义上讲,主要是指政府官员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行为,为其提供各种便利或非法保护,或者国家工职人员组织、领导、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沆瀣一气,共同实施犯罪的情况。成为”保护伞”一般应该具备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要件。
4构成
被认定为黑社会组织”保护伞”的人,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就是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主要是那些能够为黑社会组织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权力庇护的要害部门工作人员。常常包括这样一些人: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高层政府官员;公安司法机关的各级领导和警察;海关、工商、税务等行政执法机关的工作人员;金融、土地、财政等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
从打黑除恶的实践看,包庇、纵容黑社会组织的以公、检、法、司居多。资料显示,2001年“打黑除恶”行动中,全国共查获“保护伞”581人,其中警察有226人,占44%,其中县级以上公安机关领导干部48人。
5主客观因素
成为“保护伞”的人在主观上肯定是故意的,即明知黑社会性质组织从事的是犯罪活动而予以包庇或者纵容。其中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人主观方面应当是直接故意;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违法犯罪的,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的是放纵行为,可能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其主观方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
从客观方面分析,被认定为黑社会组织“保护伞”的人,必须实施了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这些行为往往包括:利用自己的权力和便利,使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分子避免公安司法机关侦查、查禁、指控、起诉、审判和怀疑,或者为其通风报信,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阻止他人作证、检举揭发,甚至指使他人作伪证;或者帮助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分子逃匿;或者阻挠、干扰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查禁;或者以阻挠、拖延、不履行职责等方法干扰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分子的查处,为其获取非法利益。
“保护伞”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必须是违法犯罪行为或严重违纪违规行为,都是需要追究其法律责任或纪律责任的。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只需批评教育的情况,可不认定为“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