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发布时间:2024-08-06 00:15

1分类
1、 按用途可分为衣着用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工业用品三大类;
衣着用纺织品包括制作服装的各种纺织面料以及缝纫线、松紧带、领衬、里衬等各种纺织辅料和针织成衣、手套、袜子等。
装饰用纺织品在品种结构、织纹图案和配色等各方面较其他纺织品更要有突出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一种工艺美术品。可分为室内用品、床上用品和户外用品,包括家居布和餐厅浴洗室用品,如:地毯、沙发套、椅子、壁毯、贴布、像罩、纺品、窗帘、毛巾、茶巾、台布、手帕等;床上用品包括床罩、床单、被面、被套、毛毯、毛巾被、枕芯、被芯、枕套等。户外用品包括人造草坪等。其中家纺占据了主要份额。
家纺市场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人群,而且目前国人对家纺产品的消费观念也正在 逐步变化,随着我国企业的设计和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家纺市场巨大的消费潜能将被释放出来,未来几年,中国家纺市场预计将净增加2000亿-3000亿元的市场。作为纺织业三大最终产品领域之一的家用纺织品,在2000年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2002年中国家纺行业的产值约3000亿元人民币,2003年上升至3630亿元,2004年的数据则高达4356亿元,由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全社会家纺行业产值约为6540亿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20%。
据中国家纺行业协会调查,中国家用纺织品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发达国家的纺织品消费量计算,服装、家用、产业用纺织品各占1/3,而我国的比例为 65:23:12;而按照多数发达国家的标准,衣着消费与家用纺织品消费支出应基本持平,而只要家用纺织品人均消费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中国年需求就可增加300 多亿元。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家纺行业将有更多的增长。
中国有6000亿家纺市场,但是尚没有形成几个真正的领军品牌,号称市场第一位的罗莱只有10亿元的销售额;与此类似的是,这种过度分散的市场现状,在枕头市场更加突出。由于市场前景看好,企业蜂拥而上品牌多,中国家纺业企业目前平均只有6%的利润。
工业用纺织品使用范围广,品种很多,常见的有蓬盖布、枪炮衣、过滤布、筛网、路基布等。
2、 按生产方式不同分为线类、带类、绳类、机织物、纺织布等六类:
线 类:纺织纤维经纺纱加工而成纱,两根以上的纱捻合成线;
带 类:窄幅或管状织物,称为带类;
绳 类:多股线捻合而成绳;
机织物:采用经纬相交织造的织物称为机织物;
针织物:由纱线成圈相互串套而成的织物和直接成型的衣着用品为针织物;
无纺布:不经传统纺织工艺,而由纤维铺网加工处理而形成的薄片纺织,称为无纺织布。
3、按原料不同分为棉织物、毛织物、丝织物、麻织物和化纤织物等五类。
识别织物
织物的手感是用来鉴别织物的品质质量的重要内容。具体地说,用手触摸织物的感觉在心理上的反应,由于织物的品种不同,质量高低也各有差异,织物的手感效果,也就有较大区别。 手感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织物身骨是否挺括和松弛; ②织物表面的光滑与粗糙; ③织物的柔软与坚硬; ④织物的薄与厚; ⑤织物的冷与暖; ⑥织物对皮肤有刺激与无刺少激的感觉。 例如:手抚摸着真丝纺品有凉的感觉;纯毛织物有暖的感觉;手感细而平滑的确良棉织品多是高支纱织拷制成;手感粗糙的多为低支纱的织品。 另外,人们还可借助力的作用,用手拉伸,抓纹等动作,再通过眼的观察,手的感觉,可以判断织物的弹性、强度、抗皱性及纤维类别等。但总的来说,手感是选购面料和服装时最重要的手段。
2中国纺织业发展概况
就诸暨市阳盛工贸有限公司而言,公司专业生产高档衬衫面料为主的生产厂家,有着良好的质量口碑并博得了广大服装厂家的认可。公司主营色织条子、格子、牛津纺、全棉、胸花等常规衬衫面料,供货不断。但近两年纺织业的走势并不是非常的稳定,纺织业一度出现萎靡,这也让诸暨市阳盛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葛萍感到了危机。
葛萍表示,纺织业在一些国家曾经或正在衰退,但同时又在另一些国家正在或将要兴起;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纺织产品的需求会不断增加。所以纺织业作为一产业,并不存在什么"夕阳工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存在的倒是“夕阳技术”。真正的“夕阳工业”应是那些对其产品不在有市场需求,生产技术、手段落后,耗竭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传统生产方式和行业、部门。现代纤维工业不断开发各种新型的材料,其应用已广泛深入地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由此,在相当长的时期,纺织业不是也不会是“夕阳产业”。
尤其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大媒体时代也引来更多传统行业的瞩目,未来纺织品结合移动互联网开启新兴发展指日可待。现在已经有众多的传统行业融入移动大军,开启了线上线下的结合发展机制,葛萍认为,这位纺织业步入移动时代做了有利的铺垫。
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高的加工配。中国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以科技创新为主的产业用纺织品将作为纺织工业的重点发展,这无疑为该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原动力。
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应对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给行业保持稳健的发展步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从国际环境看,国际市场仍有较大拓展空间和机遇。随着2007年底中欧纺织品设限 到期、2008年底中美纺织品配额设限结束,中国纺织品无配额时代即将来临,约占全球纺织品市场60%以上份额地区全面开放,将会给中国纺织品贸易带来巨大机遇。而未来几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上升区间,必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这将给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带来有利的国际市场保障。
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国内需求将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目前,80%左右的中国纺织品在国内消费。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稳定提升,将拉动内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纺织企业应克服目前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及出口退税调整的困难,抓住纺织行业发展的机遇,提高产业的集中度,遏制低效产能的盲目扩张,加大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加强自主创新的步伐,提升中国纺织行业的品牌建设,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使中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跨进。
全球纺织品的消费量估计将以平均每年4%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达到8700万吨。这种增长可能助涨对纺织纤维的需求。亚太将成为最大的纺织材料市场,其次是欧洲。[1]
亚太将继续成为最大的纺织纤维市场。合成纤维占纺织纤维市场的最大比例。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纤维的制造国和消费国。中国在长丝纱线、聚酯长丝纱线、聚酯短纤维、粘胶纤维和粘胶短纤维的出口方面处于领导地位。
所有纺织纤维的全球价格在2012年将出现增长。纺织纤维在家装中的利用日益增长,这是由于他们内在的性能。合成纤维市场估计将在全球范围内增长,特别是在发展着国家。
专业产品,例如氨纶、芳纶和碳纤维将出现快速增长。聚酯纤维将机械支配纤维市场。
3染色方法
纺织品着色有两种主要方法,一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染色(常规染色),主要是将纺织品放在化学染料溶液中处理,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涂料,把涂料制成微小的不可溶的有色颗粒以黏附与织物上(纤维原料原液染色不在此列)。
纺织品染色可在任何阶段进行,在纤维、纱线、织物及成衣等不同阶段景进行染色。
散纤维染色-在纺纱之前的纤维或散纤维的染色,装入大的染缸,在适当的温度进行染色。色纺纱大多采用散纤维染色的方法(也有不同纤维单染的效果),常用于粗纺毛织物。
毛条染色-属于纤维成纱前的纤维染色,与散纤维染色的目的一样,是为了获得柔和的混色效果。毛条染色一般用于精梳毛纱与毛织物。
纱线染色-织造前对纱线进行染色,一般用于色织物、毛衫等或直接使用纱线(缝纫线等)。纱线染色是染织的基础。常规纱线染色的方法有三种:①绞纱染色—将松散的绞纱浸在特制的染缸中,这是一种成本最高的染色方法;②筒子染色—筒子染色的纱线卷绕在一个有孔的筒子上,然后将许多的筒子装入染色缸,染液循环流动,蓬松效果与柔软程度不如绞纱染色。③经轴染色—是一种大规模卷装染色,梭织制造前要先制成经轴(整经),将整个经轴的纱线进行染色,如联合浆染机与经轴纱线束装染色。由于是经轴,所以多适用梭织染色使用。但随着经轴落筒的出现,我们可以把染色后经轴上的纱线落成筒子纱,这种染色的纱线使用范围就更广了,譬如靛蓝染色大多使用的还原染色方法,只有使用经轴染色才可以很好的解决,如果没有经轴落筒,是很难实现的。
匹染-对织物进行染色的方法为匹染,常用的方法有绳状染色、喷射染色、卷染、轧染(不是扎染)和经轴染色。这里不一一介绍。
成衣染色-把成衣装入尼龙袋子,一系列的袋子一起装入染缸,在染缸内持续搅拌(桨叶式染色机)。成衣染色多适合于针织袜类、T恤等大部分针织服装、毛衫、裤子、衬衫等一些简单的成衣。
9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突飞猛进,大批新材料、新工艺相继出现,而且印染技术符合生态纺织品标准100的要求,迎合当今世界纺织品消费潮流,应用前景十分乐观。由于国外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成功应用及其商业成本下降,新型粘合剂配以相关的糊料及助剂后,即使在真丝织物上,也能以适当的方法进行大面积印花染色,其成品手感、色泽鲜艳度均与染料印花或染色相似,真正做到了超级柔软的效果,扩大了应用范围。
特种印花:技术进一步开发与完善,有发泡立体印花、金银粉印花、珠光印花、闪烁印花、仿烂花印花、反光涂料印花、金属箔印花、涂料罩印、夜花印花、钻石印花、变色印花等。
仿烂花印花:国外(日本、意大利、德国)开发的一种采用特殊的涂料印花浆,印制在织物上形成半透明效果的工艺。此印浆的主要组分为聚氨酯,它可以用在派力司织物、棉华尔纱、锦纶66及羊毛织物上,既可用在白地上,也可用在色地上,可增加织物的花色品种。
金属箔印花: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流行,多用于制作妇女的上衣或裙子、阿拉伯妇女的头巾等,具有富丽华贵之感。其工艺不太复杂,只是关键性的一种特殊粘合剂需要进口,且价格昂贵。目前该粘合剂已试制成功,效果与进口相似,成本只有进口的2/3。
涂料罩印花:又称仿拔染印花,是指涂料以直接印花的方式,在染色织物上获得酷似拔染印花效果的方法。涂料罩印分白罩印和彩色罩印,前者技术比较成熟,应用比较多,后者虽有产品应市,但往往对地色的遮盖性以及与色涂料拼混时的发色性或者手感等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尤其是大红色相经常出现失真现象,即黄光大红变成带粉色的红相。解决办法应采用优质粘合剂,配以颜色失真度最小的底粉制成印花浆,可在深地色织物上印制出手感柔软、牢度好的仿拔染印花织物。
闪烁印花:是在织物上印制带有闪烁金属光泽的花型,它能在一些起绒织物或轻薄织物、如乔其纱类织物上印制出闪烁金属光泽的效果,是提高纺织品附加涂料染色技术的新发展,除连续染色(轧染)和涂料浸染(匹染及成衣染色)方法的研究现应用比较活跃外,近年又发展了一些适合时尚、市场所需要的新工艺即涂料染色印花一步固色法(即涂料染色—烘干—印花—焙烘)和涂料染色整理一步法(即染色烘干后的织物经树脂、防水、拒水、阻燃、涂层等加工后再焙烘的工艺),可大大缩短工艺流程,节约能源,很有发展前途。
4功能性纺织品开发生产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圣麻纤维的特点
圣麻纤维是河北省吉藁化纤有限公司以天然黄麻、红麻等麻植物为原料,利用专有技术将其制成浆粕,然后熔融喷丝生产出的一种新型粘胶纤维。在其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麻材具有的天然抑菌、防霉物质,并使其嫁接在圣麻纤维大分子链上而不受破坏。通过国家棉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证实,圣麻纤维具有较好的抑菌性和抗菌效果。圣麻纤维具有和普通粘胶纤维近似的干强度,高于普通粘胶纤维和天竹纤维的湿强度。从纤维结构来看,其纵向有许多条纹;横截面呈梅花和星形,有沟痕,不规则。由于再生纤维素大分子间氢键较少,再加上它的结构呈梅花形,表面有沟痕,所以它的吸湿性、透气性较好,能吸湿排汗,给人凉爽的感觉。[2]
2原料的规格
为弥补圣麻纤维的湿强力低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档次,我们设计了细旦涤纶和圣麻纤维混纺轻薄涤麻织物,用于夏春季面料。实践证明,细旦涤纶与再生麻纤维有很好的互补性和匹配性。面料所用原料的规格为:细旦涤纶0.58dtexX38mm,圣麻纤维1.56dtexX38mm。
3产品规格及生产工艺流程
虽然特殊的生产工艺使保持了麻纤维吸湿、抗菌、易于染色等优良特性,同时改善了可纺性能和穿着舒适性,但也使织物失去了麻纺织品原有的粗犷风格。为了使织物恢复麻纤维原有风格,我们在经纬纱上设计了不规则竹节。主要竹节参数:竹节长度2cm左右,竹节倍粗2倍,平均间距100cm。在进行织物规格结构设计时,选择的是2/1+1/2斜纹组织。
斜纹组织产品规格:经纬纱为18.5tex;圣彬涤50/50单纱;经纬密度分别为520根/10cm、280根/10cm;坯布幅宽为160cm;织物总经根数为8320根。
由于圣麻与涤纶纤维强力、断裂伸长率等性能差异较大,为了减少圣麻纤维损伤,保证圣麻与涤纶混纺均匀,我们采用条混。工艺流程为:
A002型抓棉机→A006B型混棉机→A036C型梳针打手开棉机→A092型双箱给棉机→A076E型成卷机X2→1181C型梳棉机→FA302型并条机(三道)_A454型粗纱机→FA502型细纱机→1332M型槽筒机→贝宁格整经机→祖克浆纱机→穿筘机→津田驹喷气织机→G312型验布机→G321型刷布机→分等→修整→成包→入库。
由于篇幅所限,下面仅介绍织造工序的技术设计。
4各织造工序的技术设计
4.1络筒工序
单纱络筒安排在1332M型络筒机上生产,由于圣麻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与粘胶纤维相似,同样具有强力低、易吸湿、塑性变形大等特点,因此在后加工时极易脆断。为避免络筒对纱线条干的破坏和原纱强力的损失,在保证筒子成形良好条件下,选择较小的张力,并采用电子清纱器和空气捻接器。考虑到竹节纱的特点,为了减少纱线磨损,降低竹节毛羽,适当降低车速,络筒转速调整为2000r/min,电子清纱器工艺参数的设定考虑到既要清除不良接头,防止大的飞花附入,又要保证正常竹节通过,我们将粗节清除范围调整为基纱的2.5倍,络筒百管断头15根。
4.2整经工序
整经在贝宁格整经机上进行。由于圣麻纤维伸长后弹性回复性比较差,所以,整经工序应采用低速度和较小的张力配置,整经机车速控制在500m/min。要求经纱张力均匀,经轴卷绕排列平整,张力一致。开车前要做好机器周围的清洁工作,以免飞花附人形成活络棉结,影响产品质量。经轴采用胶带封头,以免下道工序产生浆斑。整好的经轴用布包好,防止碰伤、污染。换下的小筒脚要妥善管理,不能混放在包中,防止油污。总经根数为8320根,分为12只经轴,整经头份为694X12。
4.3浆纱工序
浆纱在祖克浆纱机上生产,主要措施有:
(1)在考虑产品结构、原纱质量、浆纱机型的前提下,采用“两高一低”上浆工艺。因圣麻纤维属于再生纤维素纤维,大分子特征基因为一OH,细旦涤纶为合成聚酯纤维,大分子特征基因为疏水性的酯基,选择浆料时应兼顾两种纤维的上浆效果。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圣彬涤纱上浆时,主浆料应选用成膜性好、强度高、流动好的膦酸酯淀粉、PVA一1799、PVA-205、丙烯酸浆料等组成的混合浆。使浆液具有足够的含固量和较好的流动性,从而使浆液渗透与被覆兼顾,并配用一定比例的平滑剂,配以适当的后上蜡工艺,既能使经纱增强,柔韧耐磨,又能使毛羽贴伏,保证织造开口清晰。
通过与类似产品上浆性能的对比分析,根据50/50圣彬涤混纺纱的特点,经过反复实验,最后确定浆料配方:膦酸酯淀粉45kg,PVA一1799为55kg,PVA-205为15kg,丙烯酸浆料25kg,SLMO-96油剂2kg,浸透剂适量,平滑剂适量。调浆体积为0.85,总含固率为16%,浆液黏度7.2s(27cp)。
(2)为了减少纱线湿态伸长,保证浆纱强力,浆纱工艺采用较轻的压浆力,以使浆纱有良好的渗透并减少伸长。浆纱起机时每一筘齿经纱根数排列要均匀,卷绕张力要适当,卷绕张力控制在1800N左右,生产中严格按工艺执行,控制好上浆率、回潮率、伸长率,提高浆纱好轴率,为织造生产创造良好的半制品。
浆纱的最高车速控制在50m/min以内,在控制浆纱车速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浆纱的湿区张力,减少纱线在湿态高温下的意外伸长,以保证纱线有良好的弹性,减少经纱在织机上的断头率,伸长率应控制在0.9%以内。
4.4穿综穿筘工序
为了减少综丝与经纱之间的摩擦,降低经纱断头,综丝要求光滑无毛刺、无开口、无弯曲。上机前要认真检查钢筘,确保钢筘的筘齿排列均匀,避免产生筘路。加强操作管理,保证穿综穿筘准确无误。因织物经密较大且为斜纹组织,并在津田驹喷气织机上生产,因此,穿经采用六页综,1、2、3、4、5、6顺穿;每筘穿3入;采用6列停经片,1、2、3、4、5、6顺穿。
4.5织造工序
在津田驹喷气织机上生产。上机前逐台整机,针对易产生的主要疵点进行整修。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针对圣麻纤维纱线易脆断的特点,采用小张力、中开口、适当降低后梁的工艺配置。主喷嘴工作时间为86~190。,上机张力为2300N。根据纱线特点适当调整喷嘴压力。
(2)严格控制车间温湿度。温度范围:26—30℃,相对湿度70%~76%,确保开车正常。
具体上机织造工艺:六页综开口杆高度分别为65、55、45、35、25、15cIn;吊综高度分别为139、137、135、133、131、129cm;开口时间l、2页综276。、280。、284。;后梁高度85cm,深6格;停经架高1.5Cm,深11格。
采取以上措施后,织机效率达到80%以上。
5产品性能测试
由于圣麻纤维是一种新型纤维,其产品没有可供执行的标准,我们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FZ/T13004—1995(粘纤本色布》标准并对产品的一些指标如透气性、芯吸导湿性、透湿性作了测试,其结果如下:经向强力893.4N、纬向强力558.4N,经向抗弯长度1.92cm,纬向抗弯长度1.51cm,毛细高度11.0cm,透气量203.7L/m2·s,悬垂系数34.01%。
6产品风格评价
生产实践证明,该织物的生产技术已趋于成熟,各工序生产稳定,产品质量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织机效率达到80%以上,入库一等品率达到95%以上,产品经染整加工后布面光洁,手感柔软、滑爽,吸湿透气性、悬垂性好,着色性能良好,同时无刺痒感,亲肤性好,而且还具有麻织物的风格和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