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硝基丙烷

发布时间:2024-08-03 09:50

1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1-硝基丙烷
英文名称 1-Nitropropane
中文别名 硝基丙烷
英文别名 1-NP; AI3-02264; CCRIS 1329; HSDB 2526; NSC 6363; Propane, 1-nitro-
CAS号 108-03-2
EINECS号 203-544-9
分子式 C3H7NO2;O2NCH2CH2CH3
分子量 89.09
InChI InChI=1/C3H7NO2/c1-2-3-4(5)6/h2-3H2,1H3
熔点 -108℃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00;
沸点 131℃
闪点 33℃
水融性 1.40 g/100 mL
安全术语 S9:;
风险术语 R10:;R20/21/22:;
危险品标志 Xn:Harmful;

相关类别: Industrial/Fine Chemicals;Organics;Nitro Compounds;Nitrogen Compounds;Organic Building Blocks;Alpha Sort;Chemical Class;N;NA - NIAnalytical Standards;N-OAlphabetic;Volatiles/ Semivolatiles;烷;标准品;有机砌块;硝基和亚硝基化合物

Mol文件: 108-03-2.mol[1]

2类别

易燃液体

毒性分级 高毒

急性毒性 口服-大鼠 LD50: 455 毫克/公斤

刺激数据 眼睛-人 150 ppm/15 分

爆炸物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可爆

可燃性危险特性 易燃; 高热放出有毒氧化氮气体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氧化剂分开储运

灭火剂 干粉,二氧化碳, 砂土

职业标准 TWA 90 毫克/立方米; STEL 150 毫克/立方米[1]

3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Xn

危险类别码10-20/21/22

安全说明 9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608 3/PG 3

WGK Germany 1

RTECS号 TZ5075000

HazardClass 3

PackingGroup III

海关编码 29042000

毒害物质数据 108-03-2(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1]

4安全术语

S9 Keep container in a well-ventilated place. 保持容器置于良好通风处。[2]

5风险术语

R10 Flammable. 易燃。

R20/21/22 Harmful by inhalation,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2]

6产品用途

主要用作溶剂和中间体,喷气发动机燃料,喷雾剂等。

(1)作为溶剂,对醇、酮、醚、酯,以及染料、油脂、蜡、树脂、合成橡胶均有很强的溶解力。与酒精并用是乙酸纤维的强力溶剂;与酒精、芒烃并用可代替氯化烃类溶剂溶解三乙酸纤维。作为低温溶剂可以溶解氯乙烯-乙酸乙烯的共聚物,还可用于溶解硝酸纤维。

(2)为胺类、羟胺类、硝基羟基化合物、氯化硝基烷烃等化工产品的中间体,如硝基丙烷与甲烷在硫酸存在下水解,可得硫酸羟胺与丙酸。在医药工业中用于生产抗结核药盐酸乙胺丁酯。;主要用作溶剂和中间体,喷气发动机燃料,喷雾剂等。本品是各种纤维素衍生物、乙烯类树脂,特别是乙烯类共聚物、硝基纤维漆、合成橡胶、油脂、染料等的优良溶剂。本品与其他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广泛用于涂料工业及黏胶剂工业。还用于制药及有机合成中间体。

7储运方法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氧化剂分开储运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608 3/PG 3

8对环境的影响

9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引起麻醉作用。轻度中毒者引起化学性支气管炎;中度中毒者为化学性肺炎;重度中毒者可发生化学性肺水肿。对肝脏损害明显。可致轻度铁血红蛋白血症。本品对皮肤无刺激性。动物实验认为有轻度麻醉作用,出现软弱和流涎等症状。

10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455mg/kg(大鼠经口);LC5011284mg/m3,8小时(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强烈震动及受热或遇无机碱类、氧化剂、烃类、胺类及二氯化铝、六甲基苯等均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分解时,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11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12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30mg/m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1.0mg/L
前苏联 污水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5mg/L

1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