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潍坊风筝会

发布时间:2024-07-28 06:15

1鸢都潍坊

  潍坊又称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用竹子扎制骨架,高档丝绢蒙面,手工绘画。工艺与美术的结合,体现了风筝的玩赏价值,随着国际风筝交流的逐渐频繁,风筝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形势下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品。其种类有软翅类,硬翅类,龙头串式类,板子类和立体桶子类等。它不仅被广泛用于放飞、比赛、娱乐,而且已经成为美化人们生活的时尚装饰品。风筝是潍坊的象征,每年的风筝节是潍坊以风筝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活动。

  潍坊风筝经过历史演变和横向传播,逐渐形成了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起飞灵活的传统风格与艺术特色,和京式风筝、津式风筝等交相辉映,鼎足而立。

2寓意象征

  潍坊风筝潍坊风筝潍坊风筝同中国许多民间艺术形式一样,产生于人们的娱乐活动,是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与人们的生活有密节联系的娱乐品。风筝的造型模仿的自然事物、社会生活以及神话传说中的形象,都寄托着“吉祥”和“吉庆”,兴趣和理想。那绚丽多彩的颜色,与其说是所模仿事物的标志,毋宁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放风筝,则是易做、经济、老少咸宜的娱乐,健身活动。在阳光明媚的春天,人们手牵引线,或在春山,或在平原,或在白沙无际的海滩前后奔跑,臂、腿肌肉得到了锻炼,眼睛得到调整,气血为之畅达,这对人的生命是多么有益啊。伴随着风筝的兴盛,潍坊风筝又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的家庭成员,以商品的形式进入流通,糊制风筝成为一种职业,是一种重要生计。据史料记载,早在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和店铺就有30余家,清明时节在集市上摊的有数十户,外地客商在这里络绎不绝,生意十分兴隆。现在的潍坊风筝,由于当地政府的重视和人民的钟爱,伴随着国际潍坊风筝节的连续举办,已成为当代潍坊人的文化象征物,它越洋过海。联结起了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也成为潍坊市经济腾飞的巨大杠杆。潍坊风筝的制作,也走上了传统技法与现代新科技相结合的道路,进入了风筝发展的新时期。

3体系流派

  今日的潍坊风 筝艺术品种繁多,由于风筝艺人和各行各业的风筝制作者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的知识结构,形成了不同体系和流派,大体有如下三种:

   -、传统民间派

  

  潍坊民间风筝,从历史上看,是相对宫廷风筝和艺匠风筝而言的:在现代,则是相对现代新式风筝而言的。其特点是:

  (1)、民间风筝的制作者,多数是农民和手工艺人,一般地说,在艺术上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他们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直观感受和审美习惯,无拘无束地表达理想和愿望。他们的风筝,无论是造型、用料、色彩的配置和制作风格,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民间风筝大都是结合清明、重阳节这些传统节令制作的,所以其主题是有选择的,形式讲究装饰性.

  (3)、民间风筝一般都是就地取材,蔑扎纸糊,不甚讲究,但风格粗犷,不矫揉造作.

  (4)、民间风筝受地域性文化、经济、风俗习惯的影响,而且在制作中往往相互观摩、磋商,加之祖传、世袭的因素,所以, 民间风筝带有古老传统的色彩,实际上是一种集体创作。

   二、传统艺匠派

  

  由于出现了卖风筝的生意,专职风筝艺匠也就应运而生。在潍坊历史上,甚至有不少知名画家也参与风筝的绘制乃至设计制作,使潍坊风筝中出现了十分考究的精品。当然,这些精品,一般人玩不起也买不起,而买这些风筝的有钱人,往往提出要求,向艺人订作,这就是那句流传下来的谚语所说的情况“七分主人三分匠”。另外,在新旧朝代更换期间,一些宫廷风筝艺人流落民间,也促进了艺匠派风筝的发展和提高,使其带有宫廷风筝庄重、华贵的特点。传统艺匠派对潍坊风筝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它使潍坊风筝从一般的玩具,上升为有价值的工艺品,成为潍坊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现代创新派

  

  近年来,由于广大专业美术工作者、科技人员、工人、城镇居民踊跃参加风筝活动,充分发挥了现代工艺、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在继承传统风筝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崭新的现代风筝。现代风筝的主要特点是重视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造型简洁、明快、清新、巧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4风筝历史

  风筝,古名“纸鸢”,又名“鹞子”,是普及于山东各地的一种玩具,尤以潍坊为盛,

  潍坊风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鲁国大思想象墨翟制作第一只“木鸢”,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开始兴盛,走向民间却是在明代。到清朝中叶,潍坊开始出现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民间艺人。相传有位姓陈的哑巴艺人扎得风筝新颖好看,放得又高又稳,远近闻名。这时,清明节前后竞放风筝也成了当地的踏春风俗。

       据《潍县志稿》载:“本邑每逢寒食,东门外,沙滩上……板桥横亘,河水初泮,桃李葩吐,杨柳烟含,凌空纸鸢,高入云端。”“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维妙维肖,奇巧百出,”曾做过七年潍县县令的大诗人兼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这样的诗来怀念潍县:“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把潍县的风筝特点和放风筝的风俗描写的淋漓尽致。“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步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草新来春燕多”,这是潍县诗人郭麟对他家乡清明寒食放风筝的真实描写。

       到近代,潍县成了国内外闻名的风筝产地和市场,有首《竹枝词》是这样描写当时风筝市场的盛况的:“风筝市在东城墙,购选游人来去忙,花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鸢成行。”风筝飘洋过海,被带到美国、日本当作艺术珍品馆藏起来。新中国建立后,潍坊风筝作为潍坊市的象征,更加受到当地人民的珍爱和重视。从1984年起,潍坊市连续成功地举办了国际风筝节;1988年,潍坊市被国内外风筝界选为“世界风筝都”。1989年第六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成立了由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16个国家和地区风筝组织参加的“国际风筝联合会”[3],并决定把总部设在潍坊。潍坊风筝走向了世界,真正达到了它的鼎盛期。从此,潍坊成为世界风筝文化交流的中心,当之无愧地成了世界风筝之都。[2]潍坊风筝会潍坊风筝会

  个性是艺术成功的标志。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潍坊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制作方法

  潍坊风筝的独特个性是通过“扎、绘、糊、放”的四艺来具体表现的。

   潍坊风筝的骨架一般用竹材扎成,扎骨架的工序有:选竹材、破竹材、削竹条(有“抽削”、“推削”诸法)、修竹条、弯竹条、扎结竹条等。风筝架子多种多样,扎法各有千秋,一般说掌握了硬翅风筝、软翅风筝和拍子风筝架子的基本扎法后,就可以自由变化,扎制各种风筝了。前辈艺人们在扎风筝中总结了奉富的经验,有的还编成了歌诀。例如扎硬翅胖沙燕的口诀是:胖燕四四法最新,一头一腹一尾根。—亡条平直须坚硬,下条扁软势随形。七段等分论条架,两膀对扎半圆形,中腹应按双分计,尾竹上端中线寻。下端长短如何定,横设架子首尾千.托纸中间方四块,两膀各四必相亭。头部迎风腹为主,冕竹要软好泻风。裆肥纸阔单面软,迎风不会左右慨。

   糊风筝用纸,用矾绢,用薄绸等,可依风筝形式确定。倒如,糊蜻蜒风筝用绢,因为绢比纸的透明度好,更象活蜻蜒的翅膀,糊龙青鱼尾部用绸,放飞时迎风抖动肖似鱼尾,糊鹰不能用绢,因为绢受风后抖动就不象在空中打旋的鹰了,必定要用皮纸或托裱了的防风纸。糊风筝时,先比着架子剪纸,纸比架子大些,边缘部分剪开一些口子,在边缘涂浆糊后,依次把剪开的边缘糊在纸条上。糊法有两种;一是把纸包贴在竹条的四个面上,此法叫“包边儿”,二是把纸包贴在竹条的两个面上,待浆糊干了之后,用刀把多余的纸裁下来,这种方法叫“裁边儿”。这种方法是要露出一部分削修加工的竹条,以显示艺人的制作技巧。风筝可以先糊后绘,也可以先绘后糊。因为风筝的彩绘图案多是对称的,为了使图案对称一致,艺人们一般是先绘后糊。先把各部分的纸剪好,彩绘、阴干,熨乎,再糊到架子上。彩绘时,各部分衔接处图案不画金,留出一些空白,糊好后再把衔接处的图案补画整齐。各种风筝的具体糊法也各有不同,倒如:沙燕风筝先糊两膀,再糊两腿。最后糊头、腹,米字风筝也是先糊两膀,拍子风筝用平贴法糊纸等等。

   风筝的绘画构图与设色最能体现地方特色。潍坊的风筝吸取了潍县木版年画的技法,又博采京津画风筝之长,线条粗犷,色彩以红、黄、兰三颜色为基础色,重笔浓抹,色调明快,浑朴,在对称中达到强烈的美的视角效果。如潍坊的龙头蜈蚣风筝,胡敬珠派造型以群青色为主,便以浓艳着色,直观效果对比强烈;康万香派则以普兰为主,代表海水,同时以红或桔红的暖色,使整个画面形象鲜明,风筝腾空之后,与蔚兰的天空产生和谐又鲜明的视角效果。西方艺术大师说过:“要懂得用最少的颜色,如果该用七个颜色,你却用二个表现时,那你的本事就更大了。”潍坊的风筝艺人对风筝的构图和彩绘,正是这样做的。他们尽量少用色,以块色为主,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民间艺术色彩单纯而浓郁的特点。

   放风筝的工具有线、绕线工具和供游戏用的各种附加物。放风筝的线有“缝衣线”(适合放小风筝)、“小线”(三股棉线,民间最常用的风筝线)、“衣线”(真丝线,细的叫“丝线”,粗的叫“丝绳”)、“麻线”(从前民间用此线放大风筝)等等,绕线工具最普遍的是“线桄子”,这是一种穿在轴柄上的六角线线轴,可以自由地旋转着放线。收线时,一手拉线,一手打轮,十分方便,样子也玲珑可爱,本身就是一件惹人喜爱的玩具;还有一种“简易桄子”,轴柄上穿着一种扁框,用起来也很方便。如果放大风筝,则要用“线拐子”;放更大的要用“绞车”。风筝的附加物,是放风筝时作游戏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风琴”、“锣鼓”、“送饭儿的”等。

6著名艺人

  张效东 字道一,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人。自幼跟爷爷学习雕刻,绘画,风筝扎制。他悟性高,善于探索,博采众长。创新扎制了声,光,电一体的动态风筝,堪称风筝一绝。其本人在历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多次获奖,先后被授予“潍坊风筝明星”“潍坊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1995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风筝专家”称号。2003年被编入寒亭区志大词典,潍坊美术名人录。曾多次应邀前往塞舌尔,毛里求斯,新加坡等国讲学,传承风筝技艺,文化艺术交流。并受到爱新觉罗毓岩,书法家启功,欧阳中石,董寿平等人的赞誉题词。其扎制的风筝作品“金鸡报晓”被国家邮政部选中并作为邮票发行。国内外新闻媒体多次采访报导,称其为“风筝怪才”是当今风筝界的一代宗师,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为民间文化传播和风筝创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其部分作品被国内外各大风筝博物馆收藏。

  陈善庭 即陈扎彩,俗名陈哑巴(1822~1874年),是同治年间有名的风筝艺人。陈善庭擅长人物风筝。他把擅长的人物风筝改扎家禽走兽,制作了各式各样的为群众所熟知、寄托了劳动人民质朴深厚感情的“十二生肖”风筝。

  张衍禄 张衍禄风筝手艺一般,他得以跻身于十一家风筝世家,是受惠于他所开的风筝铺。他20岁是就开了风筝铺子,有趣的是他边卖风筝,边介绍风筝典故,讲授扎制手法,顾客是先听再看后买,所以大家都很熟悉他,信任他。

  牟秀兰,潍坊民间艺人牟恒帮之女,代表作是桶形风筝。其中彩绘牡丹是她的拿手好戏,故人们送她绰号“牟丹”。她制作的“牡丹仙子”,是依照她已彩绘好的画稿设计造型的,实际上是一种合线风筝,也叫做合放风筝。造型是根据人物和实物的形状扎制,加已工笔彩绘。风筝骨架是人物和盛满牡丹 的花篮。

  郭遒馨(1902.12.20~1978.3.4),字兰村,以字行。国画家、工艺美术家, 潍城区城里人。 他出身于书香之家,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美术。1919年12月于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上学回潍后,与同学好友赫保真、傅柳坪组成研究国画的“益社”,并拜潍县著名画家丁东斋、刘秩东为师,又参加了上海美专的函授学习。1922年在 “益社”的基础上成立了“潍县同志画社”,他为主要成员之一。

  胡敬珠(1893~1964年)。潍坊著名的风筝艺人,11岁起学扎风筝。他扎的第一只风筝就是龙头蜈蚣式样,形态美,工艺精巧,彩绘鲜明。他的拿手杰作是串式风筝,腰节,用料,大小,厚薄都十分讲究。他讲究竹节对称,以保证起飞效果,再加上蒙面时松紧适度,放飞易起。据天津风筝艺人回忆,胡敬珠串式风筝的制作方法,曾被一风筝艺人用记录本抄写在风筝爱好者手中广为流传。胡敬珠中年在扎制潍坊龙灯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且是一名“快手”。

  杨同科。杨同科是今杨家埠风筝的代表人物之一。杨同科继承和发展了潍坊杨家埠风筝的创作方法。一方面详细研究了杨家埠年画和风筝的有关资料,总结了老式木版三色风筝的民间传统精华,保持了杨家埠木版三色风筝的传统,又创新发展了风筝的题材和品种。

  杨万善。曾用名华南,达善,潍坊市人。人们曾把他与杨家埠的风筝区分为:杨家埠的风筝为“婆婆鞋风筝”,杨万善的风筝称“万善风筝”。他制作风筝,多属于象形类,以板子,桶式为主。杨万善的一大贡献是,创新和发展了“潍坊风筝碰”的制作技艺。他曾家藏北方的和南方的风筝碰二十几种,他制作的碰是在旧式框架结构基础上,用竹条绑扎,能上天撒花,还能返回地面。

  韩连溪。潍坊城区人,出身手工艺家庭。从未拜过师,却很会“偷师”。他受牟家风筝技艺的影响,凭者自小掌握的首饰制作技艺,集当时各家之长,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他扎制的硬翅风筝,构图奇特,代表作是“八仙飘海”“苏武牧羊”“钟馗捉鬼”“李逵探母”“仙鹤童子”等。在1993年春天潍坊的一次风筝大赛中,他制作的硬翅风筝,扎制别致,起飞平稳,轰动了会场。

  康万香(1899~1964年)。潍坊市东关后门街人。他能创作出各种造型不同,色彩不同的龙头,不少民间艺人赞扬他创作设计的龙头“构思独到,色彩相宜”。他制作的风筝大多是龙串。从他扎制的龙头蜈蚣风筝造型和色彩上,似乎可见民间风筝大色块,重彩的工夫,又有潍坊风筝高手们的写实风格,被人们称为“康派”。

  孙永春,1924年生,祖父孙文彩是扎彩艺人,靠做画匠,学铜匠过日子,父亲孙德绍,字举信,生于1883年,是潍坊当代很有影响的一位民间风筝艺人。1928年,全家在潍坊东关镇武阁外开了"庆春风筝铺”。孙永春12岁开始跟父亲学扎风筝,以串式最拿手。其作品取材广泛,造型生动,色彩绚丽。

7潍坊工美

潍坊风筝会潍坊风筝会(11)在潍坊风筝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潍坊工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潍坊工美作为潍坊国际风筝会前三界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多次代表潍坊风筝参加国际性风筝艺术交流活动,同时也对潍坊风筝的主要流派之一——“城派”风筝进行了抢救式挖掘整理,将老潍县传统宫廷风筝、工笔人物风筝传承下来,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在过去的几年里,用传统龙头蜈蚣风筝打破了世界最长风筝吉尼斯记录,并通过各式各样的风筝活动将潍坊风筝带到了全国各地,甚至走出了国门。

历届潍坊国际风筝节一览[4]

1、1984年4月1日,届潍坊风筝节正式开幕。

2、第2届潍坊国际风筝节于1985年4月1日至10日举行,主题为“赛风筝、看风光、尝风味、察风情”的要求,达到了“以旅游为突破口,广交朋友、推动潍坊对外开放”的目的。

3、第3届潍坊国际风筝节暨第一届全国风筝邀请赛有来自19个国家的地区的400多位外宾和12个放飞队,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的1万多名来宾参加了大会。经过激烈的角逐,潍坊队获得10枚金牌,赢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4、第4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暨第二届全国风筝邀请赛与1987年4月1日至10日举行。根据“一种形式,三个结合”的指导思想,潍坊各行各业、各部门紧紧围绕“乘风筝盛会,保经济腾飞”的目标,在风筝会期间,举办了大规模的工业产品交易会。

5、第5届潍坊国际风筝节邀请中外来宾3万多人,三十万名群众参加了观光、游览和交易活动。潍坊市被第五届国际风筝会主席团确定为“世界风筝都”。

6、第6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暨中国风筝精英大赛于1989年4月1日至10日举行。国际风筝联合联合会代表大会于4月1日在潍坊举行,来自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16个国家和地区风筝组织的84名代表出席会议,成立了国际风筝联合会,并把国际风筝联合会的总部设在潍坊。

7、第7届潍坊国际风筝节首次进行世界风筝“十绝”评选。

8、第8届潍坊国际风筝节期间,成果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风筝比赛,标志着放风筝被正式列入我国体育比赛项目。

9、第9届潍坊国际风筝节正式启用了新开辟的浮烟山风筝放飞场。

10、第10届潍坊国际风筝节上,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位外宾参加了本次风筝会。

潍坊国际风筝节入场券

11、第11届潍坊国际风筝节有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及港澳台同胞,共1206人参加。

12、第12届潍坊国际风筝节于1995年4月20日开幕,历时5天,中外来宾2万多人。参加风筝会的国外风筝代表队共40个,分别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

13、第13集潍坊国际风筝节声势之大、参加范围之广,超过了以往各届。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风筝代表队有149支。韩国安养市、澳大利亚亚浦斯兰市、日本东村山市和日向市等6个友好城市代表团,共104人参加了风筝会。4月21日。前往浮烟山观看表演的观众达20多万人。

14、第14届潍坊国际风筝节有韩国、日本、美国、法国、加拿大、英国、德国、印度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49个代表队参赛。期间,促成了潍坊市和澳大利亚东吉普斯兰市的友好关系建立。

15、第15届潍坊国际风筝节本着“隆重、节俭、求实”的原则,组织严密,取得了圆满成功。共有150个中外风筝代表队参加,参与风筝放飞表演的群众达2万多人,观众近25万人。

16、第16届潍坊国际风筝节举行了开幕式、潍坊风筝选拔大赛、国际风筝大赛、万人放飞表演、文体娱乐和经贸等6项活动,开幕式以国家明星足球队与山东元老足球队的足球表演赛为主,令人耳目一新。

17、第17届潍坊国际风筝节期间,国际风筝大赛在浮烟山放飞场举行。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56支风筝代表队,及北京、南京、潍坊的10支国内代表队参加了比赛。

18、2001年4月20日,第18届潍坊国际风筝节在潍坊市体育场隆重开幕。21日,潍坊国际风筝会和第七届鲁台经贸洽谈会重点项目举行签字仪式,共签订投资项目52项,项目总投资1.7亿元。

潍坊风筝节代表团

19、第19届潍坊国际风筝节期间举办的国际风筝比赛、全国风筝邀请赛上,分别评出最长、最佳、最有创意风筝奖项。

20、2003年4月20日至5月5日,第20届潍坊国际风筝节,采用了“政府主办、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会方式,规模大,参与性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21、第21届潍坊国际风筝节于2004年4月20日在潍坊举办。22日,召开潍坊风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新闻发布会。

22、在第22届潍坊国际风筝节上,潍坊举办了首届世界风筝锦标赛,并且把目光瞄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今年的参赛作品中,以“奥运”为主题的风筝占到五分之一左右。在首届世界风筝锦标赛上,共50多个国家和地区、80多个风筝放飞代表团参加。

23、2006年4月21日,第23届潍坊国际风筝节在潍坊浮烟山国际放飞场举行。共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个风筝代表团参加此次放飞大会。风筝节内容包括世界各地风筝代表队放飞活动、风筝论坛、市区万人放飞和民间娱乐活动等。

24、第24届潍坊国际风筝节上万人放飞活动吸引近500名媒体纷纷报道。

25、在2008年的第25届潍坊国际风筝节上,为迎接北京奥运二十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式暨第28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颁奖大型文艺演出、“喜迎2008北京奥运”万人风筝放飞表演暨风筝大赛、首届中国潍坊风筝产品交易会、潍坊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 。

潍坊国际风筝节放飞场

26、在2009年4月20日开幕的第二十六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中,以风筝文化、对台招商和旅游招商为重点,设置风筝、文化、经贸旅游"三大板块",策划了"十大活动"。

27、第27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活动集中在风筝板块、文化板块、旅游板块、经贸板块等。围绕风筝本身展开的板块,主要有“万人风筝放飞表演”和“第6届世界风筝放飞锦标赛”。风筝板块里面还有风筝产品交易会、潍坊市的风筝大赛。

28、第28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突出风筝、文化、旅游与经贸三大版块十项主题活动,新增了首届潍坊“夕阳红”老年文化活动周等活动。

29、第29届潍坊国际风筝节21日以“二龙戏珠”巨型风筝为造型拉开序幕。来自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支风筝代表队选手们参加本次风筝节。

30、第三十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暨第三届中国画节·中国(潍坊)第六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风筝会将安排4大版块16项主题活动。

31、第31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在浮烟山放飞场开幕,潍坊还在北川举行了‘潍坊风筝万里行’活动。2014年3月8日,潍坊国际风筝会将北川定为潍坊国际风筝节放飞基地并进行了授牌。

32、第32届潍坊国际风筝节此次潍坊国际风筝会于2015年4月18日至26日举行,共风筝类、经贸招商类、文化类共16项重点活动,主要包括第3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式暨万人风筝放飞表演、第11届世界风筝锦标赛、中韩(潍坊)企业经贸合作对接会、2015外交使节潍坊行等。

潍坊国际风筝节风筝放飞表演

33、2016年4月16日,第三十三届潍坊国际风筝节在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幕。本届风筝会遵循办好风筝主体活动、打造城市品牌、搭建发展平台的理念,坚持“创新办会、务实办会、节俭办会”的原则,突出国际性和潍坊特色。本次风筝节共设风筝、文化、招商三大版块19项重点活动。在继续重点办好传统的万人风筝放飞表演活动、世界风筝锦标赛、中国画节、文展会等有特色、有品牌价值活动的同时,创新设立了潍坊滨海风筝冲浪表演赛、2016首届中国(潍坊)国际风筝文化创意设计作品暨风筝扎制作品大赛等9项活动 。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