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发布时间:2024-07-25 14:40

1简介
20世纪70年代末期,为实施GBJ4-73《工业三废排放标准》,梧州松脂厂在新建一台10t/ h沸腾炉的同时,建造一个锅炉冲灰废水沉渣池。设计规模以2台10t/ h炉同时使用,产蒸汽量约20t/h,耗用煤量约80t/d,冲灰用水约100m3 / h,处理产生煤灰量约20t/d。结合工厂的地理环境,要求冲灰废水不需用泵提升,以自流形式流动,因此选择设计方案:废水沉渣池为圆环形,外直径为16m,内径为l0m,容积约400m3,分6个格及一个装车平台,圆内为直径lOm的填土实心圆,主要安装一台简易圆盘抓吊机作打捞沉渣池中的煤灰和装车。废水沉渣池操作是把沉渣池的6个格分成为2组,每组3个格,2组轮换操作使用,一组为废水处理,另一组为灰渣清理。由于在操作中干灰渣和沥干灰的堆放和运输问题较多,最后把一组3格作干灰渣、沥干灰堆放场,另一组单独运行作废水处理,因运行废水停留时间短,沉淀效果差,废水中的SS , COD超标排放。
2沉渣池的改造及运行状况
在一个原有车间布局已很拥挤,锅炉车间已无空地的情况下再增建一个新池难度大;推倒旧池建新池,不但耗资近百万元,而且要停工基建2一3个月,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近期内既要做到废水达标排放,又要保留原来沉渣池能使用不影响生产,经研究论证,需改造内圆(实心圆)的功能。其做法一是将圆盘抓吊机拆除,改装用单梁桥吊作捞灰渣及装车,二是挖掉实心圆,在圆内建造一个分两格的废水沉渣池,再在原沉渣池内改造一个干灰池和一个沥干灰池。改造后沉渣池的容积可增加一倍,废水沉淀停留时间可在2h以上。其操作流程为:废水→沉渣池1, 2→沉淀池3, 4→清水池5→废水外排放。
3沉渣池改造效果
沉渣池的改造始于1998年5月,1999年5月改造完工并进行调试。2000年9月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改造后的沉渣池运行中,梧州市环保监测站于1999年8月和2000年3月分别对废水采样分析。
分析结果对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1996",废水排放中的COD达标,SS稍超,pH值第2次采样分析达标。
4总结
改造后的沉渣池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在没有新增用地的情况下,把干灰、沥干灰、废水沉浸三位集于一体,并能把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做到基本达标排放,说明项目改造设计合理和成功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