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果粉

发布时间:2024-07-21 13:15

1“果粉”简介

排队等候iPhone6的果粉排队等候iPhone6的果粉(14)在数码消费领域,如今人们爱用“果粉”来形容对苹果产品热衷的数码用户,这群“果粉”大部分是从iPhone开始接触苹果,通过情感认同在延伸消费到苹果的个人电脑Mac、音乐播放器iPod、平板电脑iPad,同时再把这种对苹果的认可去感染周围的人群,“果粉”们历来以其执着而著称,最新的研究表明,大多数苹果迷们都已经入不敷出。在调查中,有五分之一的iPhone用户称他们的主银行账户几乎常常处于透支状态这样一种“粉丝导向”的消费。

2“果粉”现状

果粉趋于老龄化 苹果对年轻人吸引力正在下降[1]

苹果BuzzScore数据苹果BuzzScore数据苹果一直被认为、也把自己定位为很酷很时髦的电脑公司,其产品也广受年轻消费者的欢迎。但这种情形目前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

根据市场调查公司YouGov BrandIndex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自2008年1月起,苹果在3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而对18-34岁人群的吸引力略有降低。YouGov每日都对受访者进行调查,询问他们是否听说了关于某家公司正面或负面的新闻;然后对数据进行计算,并创建了名为"BuzzScore"的评分,代表每家公司在美国的声望。

从苹果公司从2008年至今的BuzzScore可以看出,苹果对于18-34岁人群的吸引力正随着时间逐渐降低,特别是在2010年末;而35岁及以上支持苹果的受访者却逐渐增多,特别是在去年。在18-34岁人群中,苹果的BuzzScore为24,而在35岁及以上人群中的得分为32。

回望苹果在去年11月的某些行为,似乎也和图表中的一些实例相吻合:苹果的广告定位更加针对年轻父母和专业人员。从前那些色彩鲜艳的背景、随着独立音乐起舞的年轻人都不复存在了;新一代的苹果广告展示了自己的产品在商业会议,或周末同孩子在一起的时刻能够发挥怎样杰出的作用。

但请记住,调查并不意味着18-34岁的人群现在开始讨厌苹果,只是苹果从这个群体中的得分比四年前低了。在过去的许多年中,苹果一直是那些懵懂少年少女的时尚选择,其地位在某刻也势必会下滑。

iPhone 6s首发日场景火爆

iPhone 6s首发日iPhone 6s首发日(8)2015年9月iPhone 6s如期而至。在以往的iPhone首发日,苹果专卖店门口总是人山人海。但这次苹果显然是做好充足的备货了,再加上线上线下的多渠道销售方式让消费者们的购买更为方便。

在iPhone 6s发售首日,澳大利亚悉尼的乔治大街的苹果旗舰店门口出现了一台排队的机器人,并在顶部加装了一台iPad,其主人在办公室工作的同时又能通过iPad实时与现场取得联系,相比起其他冒着严寒亲自排队的人,这的确省事很多。

香港地区的iPhone 6s系列手机在发售开始后5秒钟已经被抢购一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黄牛们通过软件进行抢购,而购买所需的Apple ID,黄牛们则是提前向市民们购买,据了解,一个Apple ID可以卖到600港元(约人民币493元),这才让黄牛们得以在这么短时间内将新iPhone一扫而空。

在iPhone 6发售前一天,在东京银座、表参道等Apple旗舰店门口便已出现了陆续前来排队购买的顾客,到了发售当日上午8点,表参道排队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人。

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第59街的苹果旗舰店是苹果公司的第一家线下体验店,也是苹果黄牛们发家致富的“旗舰店”。在iPhone 6发售前夕,门口仍排着八九道弯的长队。据现场人员介绍,最多时队伍已经排到了62街,人数多达2000人。

iPhone 6发售时,加拿大华裔市民陈先生全家大小在开卖前63小时便开始排队,全副装备在商场外度过三个夜晚。[2]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