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有机小麦

发布时间:2024-07-20 15:40

1概述

【有机小麦介绍

有机小麦的生产在坚持有机生产操作规程,充分保证产品的安全性的同时,注重小麦的内在品质,因此在品种的选择上,均是高面筋的品种,用这些小麦加工的小麦粉制作的面食具有非常良好的蒸煮特性和焙烤特性,是加工有机小麦粉的上好原料。

【小麦制造有机物】

小麦根的主要作用是: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并运送到茎叶中,进行体内有机物质的合成和转化,源源不断地供给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叶是小麦植株制造有机养料的主要器官。叶片中有叶绿体,它能利用太阳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小麦绿叶在阳光下的这种生理活动,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没有光合作用,小麦和其他作物都不能生活。

2有机小麦种子的贮藏特性

(一)易吸湿

有机小麦种子称为颖果,稃壳在脱粒时分离脱落,果实外部没有保护物。果种皮较薄,组织疏松,通透性好,在干燥条件下容易释放水分;在空气湿度较大时也容易吸收水分。麦种吸湿的速度,因品种而不同。在相同条件下,红皮麦粒的吸湿速度比白皮麦粒慢;硬质小麦吸湿能力比软质小麦弱;大粒小麦比小粒、虫蚀粒弱。但是,从总体上讲,有机小麦种子具有较强的吸湿能力,在相同的条件下,有机小麦种子的平衡水分较其他麦类为高,吸湿性较稻谷为强。因此,麦粒在曝晒时降水快,干燥效果好;反之,在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容易吸湿提高水分。麦种在吸湿过程中还会产生吸胀热,产生吸胀热的临界水分为22%,水分在12%~22%之间,每吸收1g水便能产生热量336J。水分越低,产生热量越多。所以,干燥的麦种一旦吸湿不仅会增加水分,还会提高种温。

(二)通气性差

麦种的孔隙度一般在35%~45%之间,通气性较稻谷差,适宜于干燥密闭贮藏,保温性也较好,不易受外温的影响。但是,当种子堆内部发生吸湿回潮和发热时,则不易排除。

( 三)耐热性好

有机小麦种子具有较强的耐热性,特别是未通过休眠的种子,耐热性更强。据试验,水分17%以下的麦种,种温在较长的时间内不超过54℃;水分在17%以上,种温不超过46℃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和热进仓,不会降低发芽率。根据小麦种子这一特性,实践中常采用高温密闭杀虫法防治害虫。但是,小麦陈种子以及通过后熟的种子耐高温能力下降,不宜采用高温处理,否则会影响发芽率。

(四)后熟期长

有机小麦种子有较长的后熟期,有的需要经过1~3个月的时间。后熟期的长短因品种不同,通常是红皮小麦比白皮小麦长。一般是春性小麦有30~40d,半冬性小麦有60~70d,冬性和强冬性小麦在80d以上。其次,小麦的后熟期与成熟度有关,充分成熟后收获的小麦后熟期短一些;提早收获的小麦则长一些。通过后熟作用的小麦种子可以改善麦粉品质。但是麦种在后熟过程中,由于物质的合成作用不断释放水分,这些水分聚集在种子表面上便会引起“出汗”,严重时甚至发生结顶现象。有时因种子的后熟作用引起种温波动即“乱温”现象。这些都是麦种贮藏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有机小麦种皮颜色不同,耐藏性存在差异,一般红皮小麦的耐藏性强于白皮小麦。

由于麦种很容易回潮并保持较高的水分,为仓虫、微生物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害小麦种子的主要害虫有玉米象、米象、谷蠹、印度谷螟和麦蛾等,其中以玉米象和麦蛾为害最多。被害的麦粒往往形成空洞或蛀蚀一空,完全失去使用价值。因此,麦种的贮藏特别应注意防回潮,防害虫和防病菌等“三防”工作。

3有机种植技术

一、施肥

1、有机肥  生产用肥料,应以本有机生产系统内资源循环利用为主,适当购进外部肥源。如使用经1个月~6个月充分腐熟的有机堆肥,人粪尿和畜禽粪便必须经过高温发酵无害化处理,如每公顷施用优质农肥30t,结合翻地或耙地一次施入,有条件的可秋施肥。

2、商品化有机肥、叶面肥、微生物肥料  在使用前必须明确已经得到有机食品认证部门认可和颁发证书。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操作。 根据小麦生长和需肥情况补充。

3、种肥分箱播下,切勿种肥混拌。 

二、播种

1、播期  在保证播种质量前提下,适期早播。

2、播法  可采用7.5cm,15cm单条或30cm双条机械播种。

3、播深  播种镇压后3cm覆土即可。

4、密度  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地势和茬口而定。一般优质麦公顷保苗500万株~600万株。

5、播量  按每公顷保苗株数、千粒重、发芽率、清洁率和田间保苗率(90%—95%)计算播量。

6、播种质量  播种要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播后及时镇压。

三、田间管理

1、压青苗  小麦三叶期压青苗。用“V”型镇压器或石滚子压1次~2次。采用顺垄压法,禁止高速作业。地硬、地湿、苗弱忌压。

2、松土除草

(1)松土  宽行距播种地块,在分蘖期人工除草一次,活土通气,促进小麦根系发育。

(2)除草     采用人工除草和中耕机械除草方法。

(3)生育期灌水  有灌水条件的地块,做到一次灌足,如遇春旱,除灌足底墒水外,可于小麦三叶期至分蘖期灌水。

(4)病虫害防治     从整体生态系统考虑,运用综合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孳生和有利于各种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的多样化,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有针对性针对性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物理和人工防治为主。

四、收获

1、收获时期      蜡熟中末期进行收割。

2、收获要求      收割后,捆好、码好,及时拉运,脱谷。机械收获不应造成二次污染。

3、贮藏          脱谷后及时晾晒、精选,做到单品种收割、拉运、码垛(应选择无污染的晒场)、脱谷、贮藏和交售。

五、其他   

对有机食品小麦生产过程,要建立田间技术档案,做好生产过程的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